- Title: 樓齡50年 依舊建則未顧及土地液化 列醫院北樓防地震未達標
- Date: Thursday, August 11, 2011
- Synopsis: 【明報專訊】一份建築專家的評估報告指出,列治文醫院北大樓按照老舊準則興建,未有考慮到土地液化(liquefaction)的問題,就是出現中型地震,也有倒塌的風險
- Image(s):
- Article Text:
- Article Text: 【明報專訊】一份建築專家的評估報告指出,列治文醫院北大樓按照老舊準則興建,未有考慮到土地液化(liquefaction)的問題,就是出現中型地震,也有倒塌的風險。
列治文區報《Richmond Review》記者根據資訊自由法取得的文件顯示,建組結構工程公司Bush, Bohlman and Partners曾經對列治文醫院的地基安全作出評估,報告聚焦在醫院的北樓。報告指出,該大樓約在50年前興建,是根據1965年的建築條例設計,當時並沒有考慮到防震問題。
根據目前的建築條例,大型建築需要提高土地密度,以防止土壤液化。報告估計,在出現中度(moderate strong)強震時,醫院的北大樓有可能出現重大損壞,甚至局部結構性倒塌(partial structural collapse)。
報告說,醫院地底的柔軟泥土在出現中等至強力地震時,很可能出現液化現象,令到建築基礎動搖;建築物本身可能出現重大的橫向移位,導致建築物嚴重損壞,甚至出現局部結構性倒塌。報告對該大樓的評估是高風險(high risk)。
最新的建築準則與60年代相比,要求建築物可以抵禦四倍的地震力度。醫院北樓的基礎及結構抗震能力只及2010年建築標準的20%。
溫哥華海岸衛生局發言人迪安杰落(Anna Marie D"Angelo)強調,衛生局的長遠計劃是重建而不是改建該大樓。她說,這是一個十分龐大的計劃,需要時間規劃。
她又指出,醫院的其他大樓,比如是西敏大樓(Westminster Tower)是在1997年興建,符合現代建築準則。
報告估計,要為北大樓作防震工程,大概需要花費1200萬元,而且工程進行期間,會對大樓的運作帶來嚴重打擾。
除了列治文醫院北樓之外,在60年代後期及70年代初期,列治文還建造了一批高樓。
西門菲沙大學的教授克萊格(John Clague)指出,很難判斷列治文舊式高樓是否防範到土壤液化的問題。
他說在地震中,其實搖動並非最重要的問題,更加具破壞力的是土壤液化問題。在列治文興建房屋,地基是否穿透可能液化的沙土層,十分重要。
有評估稱,列治文醫院各大樓抗震能力參差很大。(檔案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