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itle: 母語與學習
- Date: Thursday, May 14, 1998
- Synopsis: 養十教 當嬰兒牙牙學語,開始用聲音與外界溝通時,你有沒有懷疑究竟中國人所產下的嬰兒只懂中文,法國人所生的也是只懂得法文呢
- Article Text: 養十教 當嬰兒牙牙學語,開始用聲音與外界溝通時,你有沒有懷疑究竟中國人所產下的嬰兒只懂中文,法國人所生的也是只懂得法文呢? 假如這種想法是符合事實,我們也不需要向子女們教授中文,既是天生,相信是胎教吧! 嬰孩學習語言的最早老師是父母親,或是負責照顧他的護理者,嬰孩會憑聽覺及摹仿,慢慢將同等的聲音發出來,而當聆聽者有所反應時,這回的溝通便算成功。 如是者每天的經歷,每次成功的交談,漸漸形成語言的學習,隨而加上理解能力,詞句的選擇,用辭的適合性等等。 移民家庭,在初生嬰兒開始學習說話時,往往有一個難處,應否單單用英語與孩子對應,以便栽培他在入學時方便用英語交談,避免而作英語為第二語言學生看待。 但另一方面的考慮是,大家均希望嬰孩長大時能講華語、寫中文、識中文,況且中文畢竟是「母語」,而且有祖父母及親戚等需要用中文來溝通,若一開始不教他中文,當他正式入學時更沒有機會學習中文,豈不是有點忘本、忘國之嫌? 況且,有些家長還覺得孩子學英文的日子很長,從幼稚園到十二班,孩子學習的速度神奇的快,一定沒有問題。 第三個可能性是中英並用,當我們不去低估孩子們學習語言的能力時,可以栽培出能懂中文及英語的孩子。 生活在卑詩省,學習中文的機會非常多,除了中文學校的設立已經是多不勝數外,還有中文的傳媒體的接觸,把一些中文教材生活化過來。( 由卑詩中文學校家長總會提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