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itle: 深宵電話傳喜信 重建健康幸福家 換腎成功病人籲慷慨捐器官
- Date: Saturday, May 3, 1997
- Synopsis: 特稿 儘管在深夜睡夢中被電話聲所吵醒,對大部分市民來說,是個極不愉快的經驗,但是對於吳勵華,這個電話卻給了他「重生」的機會
- Image(s):
- Article Text:
- Article Text: 特稿 儘管在深夜睡夢中被電話聲所吵醒,對大部分市民來說,是個極不愉快的經驗,但是對於吳勵華,這個電話卻給了他「重生」的機會。
行年三十四歲,現職工程師的華裔吳勵華表示,他永遠不會忘記去年二月廿八日這個值得紀念的日子。因為那個「救命電話」,使他盡去多年來洗腎的痛苦煎熬。他即將獲得一個健康的腎臟,重享「正常人」的生活。
吳勵華在香港出生,八歲時隨父母移民加拿大。一九八八年,在一次身體健康檢查中發現腎臟出了問題,雖然曾嘗試以藥物和飲食控制病情,但情況逐年惡化,於九三年中開始,前往素里醫療中心接受一星期三次的洗腎治療。
儘管他兩年半來嘗試以平常的心態面對這劫數,並和妻子維持社交生活,甚至出國旅遊。但他不得不承認,臉色日呈暗黃色,情緒亦變得急躁易怒,個人的意志,已在崩潰邊緣。
他說,從未想過輪候二年半即可得到這麼一個機會,比一般輪候時間減縮減了一年。他衷心感謝那位捐贈器官的善心人,不但使他重獲新生,得以和那時才二個月大的女兒、妻子得保天倫之樂。
目前,本省共有三百六十位等候器官捐贈的病人,其中九成須換腎臟。另外,根據統計,本省亞裔佔接受器官移植總人數的百分十五,但捐出者僅有百分五,顯示施與受之間的比例過於懸殊。
他希望華裔能突破宗教及傳統死後要保持全屍的觀念,將器官捐贈予有需要的人,不但可解決病人,尤其是華裔的輪候時間,每年更可為政府節省數百萬元的洗腎費用。
他亦了解要老一輩的華裔在過世後捐贈器官是一件困難的事,但他相信透過教育宣導及溝通可以促進下一代對此議題的看法,增加器官捐贈的比例。
另外他強調,即使有人在駕駛執照或工卡上註明為器官捐贈者,他還是必須和最親近的家屬表明他的意願,爭取支持。因為如果有人不幸喪命,他的家屬有權拒絕,就算駕照上曾經聲明也沒有用。在移植手術一年後,雖然他每天還得服用藥物,但是身體情況極佳,可以運動與旅遊。他說,這一切都得感謝那一個不知名的捐贈者。
當記者詢問,如果有選擇權,你會否想知道捐贈者的真面目。他想了想說,雖然好奇,但還是不知道的好,因為如果捐贈者不合心意,死怕會造成心理上的疙瘩,反而不好。
(圖與文)本報記者 張克怡
重拾健康的吳勵華,笑容與女兒一樣燦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