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itle: 港醫生倡增中文生育資訊 9成不諳英語華婦選剖腹分娩
  • Date: Thursday, June 17, 2010
  • Synopsis: 【明報記者方潔瑩報道】本報早前引述《中國經濟周刊》指出,中國剖腹分娩率超出世衛標準3倍,引起一位本地華裔實習醫生關注,他通過調查近百位中國移民孕婦發現,不諳英語、生育知識多來自中國的準媽媽
  • Article Text:
  • Article Text: 【明報記者方潔瑩報道】本報早前引述《中國經濟周刊》指出,中國剖腹分娩率超出世衛標準3倍,引起一位本地華裔實習醫生關注,他通過調查近百位中國移民孕婦發現,不諳英語、生育知識多來自中國的準媽媽,有9成以上傾向於主動要求剖腹分娩。他稱省府如欲宣傳自然分娩,降低醫療開支,應為華人孕婦提供更多中文資訊或課程。 移民到來5年的謝醫生,曾在香港任普通科及兒科醫生超過20年,在本地實習過程中,他注意到卑詩剖腹分娩率逐年攀升,由95年的18.2%升至06年的26.3%,現時達到30.4%,超出世界衛生組織提出的15%合理標準。而中國的數據更高達46%,許多沿海城市超過60%,因此他希望研究華人孕婦更傾向於剖腹分娩的原因,供醫療機構決策參考。 謝醫生稱,大溫約有800至1000位華人移民孕婦,他設計了4頁中文問卷在診所分發,收回80至100份問卷,回應率達10%。在收到首51份問卷後完成的初步研究發現,選擇剖腹分娩的孕婦英語水平平均較低,居住時間較短,明顯極少從本地獲得知識或資料,其中高達95%的人相關信息主要來自中國親友,而接受本地資料較多的孕婦,則更傾向於自然分娩。 他認為,該結果說明政府雖已提供大量生產資料及課程,但華人孕婦因語言障礙,實際上無法深入了解,政府如要幫助這些準媽媽得到更多相關知識,最好是通過中文媒介宣傳,而且提倡成本較低的自然分娩可幫助公共醫療系統減低負擔,省下開支。 他指出,調查還發現幾乎所有人都極少參加產前課程,對相關知識了解不夠,比如剖腹分娩對母嬰的危害性,在加拿大要進行剖腹分娩須有醫學理由,亦有很多準備功夫可幫助孕婦更順利自然分娩。 另外,除婦產科醫生外,孕婦還可選擇由助產士或家庭醫生接生,助產士並非護士,而是完成4年接生培訓課程的專業人士,政府近年亦鼓勵家庭醫生接生,因為他們更熟悉孕婦多年健康情況。 謝醫生設計問卷調查本地華人孕婦,發現她們傾向選擇剖腹產與語言不通有關。(方潔瑩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