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itle: 溫市華埠發展前景樂觀
  • Date: Thursday, June 25, 2009
  • Synopsis: 這是我第一篇定期刊登在明報的專欄﹐目的是與讀者分享有關溫哥華市政府所做的工作。作為溫哥華市長﹐本人希望藉此機會與各位就溫市面對的各項挑戰及機遇展開坦誠及公開的對話。
  • Article Text:
  • Article Text: 這是我第一篇定期刊登在明報的專欄﹐目的是與讀者分享有關溫哥華市政府所做的工作。作為溫哥華市長﹐本人希望藉此機會與各位就溫市面對的各項挑戰及機遇展開坦誠及公開的對話。 我會盡量談及與華裔社區有興趣知道的議題及意見﹐從而讓各位了解市議會的取向及所作出的決定。但另一方面﹐我亦希望聆聽到市民對所關注事項的意見或是對您的問題作出回應﹐因為市議會的職能是聽取您的聲音。 在第一篇專欄﹐我想談談溫市華埠的歷史概況以及現時我們在振興華埠方面所做的工作。 最早期的華裔移民是在1858年抵達卑詩省﹐到了1890年時﹐已有超過一千名居民以華埠(前身上海巷)為家。雖然早期華裔移民是因為受到歧視而聚居在華埠﹐但這裡亦逐漸發展成為一個擁有熱鬧夜生活﹑戲曲音樂﹑購物﹑政治及文化活動的興旺社區。 這區悠長及豐富的歷史促使市政府向加拿大古蹟及文物委員會提出申請﹐將溫市華埠部份地方列作加拿大國家古蹟。這項申請在2009年2月草擬﹐現正由委員會聯同加拿大公園部進行審理。 對我來說﹐「充滿潛力」是對華埠最貼切的形容詞﹐透過平衡的觀點和謹慎的規劃﹐華埠將有機會再度成為溫哥華其中一個興旺的市區中心點。 溫市議會在本年5月21日通過了投放五十萬元協助重修華埠歷史建築物﹐這項撥款分作五筆為數十萬元的資助金﹐用以幫助華埠僑團為其歷史建築物進行修葺﹐對於市議能夠支持這項計劃﹐本人引以為榮。正如市府職員指出﹐作出撥款的決定是基於我們認同「僑團及會館擁有的歷史建築物﹐對華埠特有的市區及文化地位貢獻很大﹐所以對長遠振興華埠來說有極大的重要性」。 我們樂見商戶重回華埠﹐例如是耗資超過九百萬元將一幢建於1908年的華埠建築物改建成為 The Keefer 這間溫市最新落成的精品式酒店﹐又或是過去七年來以 該社區為基地的 Omni 電視台等﹐藉著溫市政府為華埠及士達孔那區訂下的推 廣商業及市場策略﹐我們在這方面所作的努力將會繼續下去。 隨著商業活動的增加﹐新建住宅發展項目亦變得更具吸引力。在批准這區的新發展項目時﹐我們必須秉持謹慎和平衡的態度。在中山公園附近興建高層建築物此議題上﹐我聽到了不少人對此表示關注﹐我亦十分理解他們的觀點。正因如此﹐市府已將有關「歷史保留區建築高度研究」的公眾諮詢期延長至七月﹐我們需要聽到所有的觀點﹐這是十分重要的﹐本人在此呼籲各位向我們提出您的意見。 作為市長﹐我承諾藉著廣泛的社區諮詢及充分考慮到這地區在歷史及文化上的重要性﹐從而振興華埠。華埠極有潛力成為一個可讓所有溫市市民樂於享用和興旺的經濟及文化中心﹐但要做到這點﹐我們必須抱著團結及合作的夥伴精神。在未來的日子﹐市議會樂於與社區攜手合作﹐為華埠共創美好將來。 市長專欄 溫哥華市長羅品信特為本報獨家撰寫「中文」專欄,論述市政取向、華埠發展等重要議題,每兩星期刊出一次,冀與讀者互動,聆聽民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