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itle: 溫市遊民千二 大專生淪落街頭 低薪族難有窩 無家亞裔隨處見
  • Date: Monday, February 23, 2004
  • Synopsis: 【明報專訊】溫哥華市政府最近完成一項對市內無家可歸者的調查報告發現,目前溫市約有
  • Article Text:
  • Article Text: 【明報專訊】溫哥華市政府最近完成一項對市內無家可歸者的調查報告發現,目前溫市約有500至1200名遊民,比兩年前多了一倍。更令人吃驚的是,有三分二的遊民年齡在20歲至34歲之間,該年齡層又是最容易對安非他命上癮的年齡層。 與2001年比較,原住民的遊民有明顯增加,在溫市中心東端,有三分二的遊民是原住民;至於市中心西端、基斯蘭奴(Kitsilano)區臨時庇護所居住的人,三分一是原住民。此外,以前街頭上亞裔遊民難得一見,但現在卻變得平常。 該報告指出,有工作的階層也會流落街頭,這些遊民24歲至40多快50歲,他們因為丟了臨時工而必須露宿街頭,或尋找可以棲身的庇護所。這些人的薪資不是最低薪資,就是比最低薪資稍高一點,多數從事體力勞動工作,有些在餐館打工、有些則擔任臨時建築工人,一遇工地下雨,或是生意欠佳,他們就可能丟掉工作。就算當中有人是全職工作,但由於薪金太低,所以往往湊不出首個月的租金和訂金,以致流落在外。   此外,租客援助計劃(The Tenants Assistance Program)指出,甚至有些大學或專上學院的學生也找不到地方居住,變成遊民一族。有時是因為學生貸款太晚被批准,或是低陸平原房租太高,他們兼職工作的薪金又太低,令他們隨時可能加入遊民行列。   幾乎有一半住在庇護所的人士說,他們不知道如何根據新辦法申請福利金,這是令他們必須到庇護所來居住的原因。在得到福利金的援助之前,他們必須經過長時間的排隊、面談,對他們來說,這是非常大的折磨。   溫哥華市議會將於本月24日討論如何定出一套解決市內遊民問題的行動方案,不過,市府的報告指出,一個城市無法在別的城市未採取相同做法的情況下,提出解決遊民的方案,不僅是因為解決遊民的計劃需要經費,同時一不小心,很容易會吸引其他城市的遊民到來,令問題最終無法解決。溫市需積極參與遊說聯邦政府,興建更多的廉租屋,解決低收入家庭無能力租屋的問題。 {} 溫哥華市的遊民過去兩年增加了一倍,不難在鬧市中找到。(區肇雄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