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itle: 特稿 化雨春風亭亭「思蘭」秀 悼良師摯友歌舞獻徐蘭
- Date: Friday, October 10, 1997
- Synopsis: 去年中秋節前夕的一場車禍,奪去了郜大琨老師的愛妻徐蘭。當時郜老師痛失至愛、學生們為永別良師同聲哀號,一群跟隨徐蘭老師學唱歌的學生在「芝韻蘭音春風化,丹心一片了宿願」的前提下,懷著對老師的憶念之情,在劉繆伊湄領導下組成了「思蘭樂社」,以表愛戴哀思
- Image(s):
- Article Text:
- Article Text: 去年中秋節前夕的一場車禍,奪去了郜大琨老師的愛妻徐蘭。當時郜老師痛失至愛、學生們為永別良師同聲哀號,一群跟隨徐蘭老師學唱歌的學生在「芝韻蘭音春風化,丹心一片了宿願」的前提下,懷著對老師的憶念之情,在劉繆伊湄領導下組成了「思蘭樂社」,以表愛戴哀思。為要完成徐女士籌辦一個歌舞晚會的遺願,「思蘭樂社」特於徐女士逝世一周年的日子,舉辦了這個充滿人間親情友愛的溫馨晚會。
匯 會在劉繆伊湄演唱的一曲《懷念》中揭開了序幕,她用甜美的歌聲,真摯的感情,把這首歌獻給敬愛的老師,表達他們永遠的懷念。隨後是國曉艷指揮的女聲小合唱以及徐老師摯友吳杏華的獨唱等多個歌唱節目。
匯 會演出的《流水》及《黃河之子》,都是郜老師編導的兩闕各具特色的舞蹈。《流水》是八三年為北京舞蹈學院教育系畢業生的畢業演出而創作,是在女子集體舞的基礎上改編而成的。舞蹈用中國古典舞水袖的技巧,在表演過程中一會兒像緩緩流動的河水,一會兒高低旋轉矯若游龍。輕盈的水袖也充分發揮中國戲曲裏水袖功夫匯匯揚、絞、收放、沖、抖、繞等多種特色,直有一份出塵脫俗的飄逸。
《黃河之子》是郜老師的最新創作。舞蹈展現了黃河船夫戰風搏浪,前赴後繼的情景,用以歌頌幾千年以來偉大的中華民族那的戰鬥精神。舞蹈最後在船夫們冒風浪、迎著曙光奮力向前的情景中結束,寓意看到了希望,也看到了未來。
還有一個由丁偉編導的舞蹈《小卜少》。「小卜少」是傣語「小姑娘」。編者把現代舞的藝術手法融匯於傣族舞之中,突出了傣族舞「三道灣」的造型舞姿,表現小姑娘雨中嬉戲的情趣。十二歲的小演員把小姑娘一頻一笑、用斗笠在雨中玩耍,那佻皮的神緒表現得唯妙唯肖。晚會最後在《血染的風采》的歌聲中,帶引觀眾進入哀思的高潮,徐蘭老生前曾表示希望演唱《血染的風采》,愛戴她的學生就獻唱這一曲,表達他們的追思。「……也許我眼睛再不能睜開,……也許我長眠將不再醒來……。」
徐老師,請你安息吧!
中華文化中心舞蹈協進會 梁慕嫻
徐蘭遺照
風雨憶故人
男子集體舞《黃河之子》(羅徵遠攝)
十二歲黃詠斯表演傣族女子獨舞《小卜少》(羅徵遠攝)
郜大琨舞蹈學院成人班表演的舞蹈《流水》(羅徵遠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