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ticle Text: 一杯鐵觀音在手,細聽綿延香港三十至九十年代的南音、粵曲、西曲、國語曲,逾六十位出席「香港流行音樂 --- 社會映照」講座的人士,回憶當年情,掌聲不絕,聚會亦逾時結束,會後盡是「再來一次」的要求。
該講座昨日由香港資深廣播及新聞工作者黃志強主持,闡述流行音樂發展與香港文化變遷。
黃志強資料準備充足,他挑選的題材遠自三十以至九十年代的流行曲即場播出,並簡單描述當年香港情景。
誠如黃志強說:「憑歌寄意,當年片段幕幕重現,但處境際遇各有不同」。
一曲南音展開序幕後,由梁醒波唱的《光棍姻緣》、新馬師曾的《萬惡淫為首》、以至任白名曲之《帝女花》等相繼播出,頓時時光倒流到五、六十年代的香港情懷。繼有真正廣府話廣東歌,鄭君綿的《落街無錢買麵包》反映出六十年代香港經濟起飛前夕,小市民的心聲。當時,流行曲針砭時弊,且具有警世意義。
隨後播出三十至五十年代「六大天后」周璇、吳鶯音、白光、白虹、張露、姚莉的部分國語名曲,如《何日君再來》、《明月千里寄相思》等,可看到那時香港文化,在一定程度上受到當年有「東方巴黎」之稱的上海影響,備受居港外省市民歡迎。
跟著的西曲有Pat匯ti Page唱的《Changing Partner》及譯成由周璇唱的中曲《舞伴淚影》,另有中曲《玫瑰、玫瑰我愛你》及譯成西曲「Rose Rose I Love You」,亦同時播出,反映香港中西文化交流特色。而歐西流行名曲及音樂如Nat King Cole的「Love Pretender」, Cherry and Apple Blossem White及貓王皮禮士利與披頭四多首名曲,對當年接受英語中學教育的學子,影響極為深遠。其後台灣的姚蘇蓉、青山等在港走紅,令七十年代香港樂壇深受台灣的時代曲沖激,廣東歌、粵曲霎時一沉不振。踏入八十年代,香港的電視劇主題曲,黃霑、顧家煇合作的《啼笑姻緣》帶出爆炸威力,以後的《小李飛刀》以至許冠傑的《鬼馬雙星》等流行曲,為今日的天王天后打下深厚基礎。黃志強其後播出一首著人不要留意歌詞,「不要問我從哪裏來,我的故鄉在遠方,為什麼流浪,流浪遠方……」的台灣校園民歌《橄欖樹》,反映移民心聲,自有一份莫名的傷感。講座最後在黃志強一句「只是當時已惘然!」中怏怏結束。
本報記者 鄒治國
黃志強講解時口手比劃,令聽眾即時有份代入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