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itle: 特稿 後輩殷殷致意關懷誠好藥 老人家卻病延年一帖良方
- Date: Friday, June 27, 1997
- Synopsis: 前香港瑪嘉烈醫院老人科主管吳鼐成醫生在香港杏林享負盛名,年前退休移居溫哥華,日前他以嘉賓身分出席中僑耆英英文班畢業典禮,淺談港加兩地華裔耆英問題
- Image(s):
- Article Text:
- Article Text: 前香港瑪嘉烈醫院老人科主管吳鼐成醫生在香港杏林享負盛名,年前退休移居溫哥華,日前他以嘉賓身分出席中僑耆英英文班畢業典禮,淺談港加兩地華裔耆英問題。吳鼐成以多年臨床經驗分析,港溫兩地的老人病並無異致,在許多情況之下,家人對老人家的親切關懷,還是一帖最有效的保健良方。
他指出,老人問題普遍成為世界各先進國家及地區的社會問題,香港及加拿大也不例外,而在老人問題的範疇當中,健康環節一直是最重要。
以他理解,當前先進國家及地區的老人,大都有良好經濟基礎,不過經濟一項已成次要。
吳醫生直覺得老人家在健康上的問題,往往是其他老人生活問題的引子。健康有問題的老人家,可能由此產生情緒不穩,從而導致性情上起變化,直接影響到人際關係,種種問題更接踵而來。
其實老人病與一般疾病沒有太大分別,但一般所見,老人病大多與機能退化有關,常見有關節炎、心血管病、腦血管病一類等。
如要老人家減少生病的機會,保持每日運動最重要,但不要太劇烈,在溫哥華的柏文大廈多有室內泳池,游泳是老人家維持健康最好的方法之一,其次是散步。
吳鼐成醫生續稱,另外一帖協助老人家維持健康的最重要良方,是家人所給予的關心。老人家很多時由於缺乏家人關懷,令他們感到孤單,便會抑鬱成病。
他呼籲家有老人家者,不妨化點時間,給予一點關懷,那怕只是一句問候或招呼,往往會令老人家有份受尊重的感覺,使他們心情好些,到頭來得益者不單是老人,更大的得益者,恐怕是後輩本身。相對而言,不用化太多時間去照顧一個健康的長者,值得上是一份福氣。
他又補充說,有些時候老人的疾病亦來自老人家鬱鬱寡歡的性格而形成,雖然醫學界沒有概括性數據足以支持樂觀開朗是減少老人病的原因,但肯定的是,開朗可會減少抑鬱病,因此老人家及家人都應予注意。
(圖與文)本報記者 鄒治國
著名老人科醫生吳鼐成(左)與作家金刀(江河)合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