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itle: 由擂台打入影壇 陳觀泰獨愛國術搏擊
- Date: Thursday, June 10, 2004
- Synopsis: 日前匆匆到訪溫哥華僅一日的影星陳觀泰,是真正由擂台打入電影舞台。大部分人只記得他在銀幕上的威猛形象
- Image(s):
- Article Text:
- Article Text: 日前匆匆到訪溫哥華僅一日的影星陳觀泰,是真正由擂台打入電影舞台。大部分人只記得他在銀幕上的威猛形象,又或者是與方怡珍、盈盈、黃造時等女星的數段情史,沒有多少人記得他在35年前是憑一雙國術鐵拳,在新加坡擂台上打出名堂,時至今日,他對國術仍情有獨鍾,更相信國術會在世界再現鋒芒。
陳觀泰師承國術的大聖劈掛門,師傅是世界功夫武術段位制總會會長陳秀中,日前他專程到溫哥華參加該會的成立典禮,談及1969年他勇奪東南亞國術擂台比賽冠軍的往事,記憶猶新,認為當年的國術擂台比賽,拳手沒有護甲亦沒有拳套保護,只有藤面罩,是真正的拳拳到肉,腳腳奪命的比賽,沒有真正國術根底,隨時會被抬下擂台。
他說,國術有很多門派,出自中國南方的稱為南派,北方的稱為北派,各有特色,但較為繁複。現時中國將國術稱為武術,且定出一套統一標準,用作表演的稱為套路,搏擊的稱為散打,方便統一推行,但缺乏了國術的特色。而散打運動員一般強於體能,但比賽時根本分不出他們是在打泰拳或是摔跤、西洋拳、柔道,故此他仍然是醉心於國術的搏擊,國術拳手在比賽中不但現出武術美態,而且各現門派特色,比賽可觀性較高。
陳觀泰稱,在他過往的擂台比賽,最難忘是1969年於新加坡遇上香港北勝蔡李佛的好手曾昭宇,曾的哨拳十分重,接戰時發覺不易抵擋,他在改變戰略後幾經辛苦才獲得勝利,而另一位難忘的香港拳手是陳有倫,其耐戰力驚人,有永不倒下的戰鬥精神。
他認為國術的門派雖然繁多,但有高度的實用及欣賞價值,可惜現時在中國大陸並不流行,如果要欣賞國術只能在香港或世界其他有華人聚居的地方,但他相信有朝一日,國術可能會由海外倒流回中國,再受歡迎。
{}
陳觀泰在中華文化中心廣場示範國術招式。(鄒治國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