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itle: 百年香火堂變身博物館 利頓夫婦收藏華人歷史文物
  • Date: Saturday, May 13, 2017
  • Synopsis: 【明報專訊】利頓華人歷史博物館(Lytton Chinese History Museum)將在今天(13日)舉辦揭幕儀式;展出數百件當地華人歷史文物,讓利頓一帶的華人歷史不致被世人遺忘。
  • Article Text:
  • Article Text: 【明報專訊】利頓華人歷史博物館(Lytton Chinese History Museum)將在今天(13日)舉辦揭幕儀式;展出數百件當地華人歷史文物,讓利頓一帶的華人歷史不致被世人遺忘。 擁有博物館土地的范德里奇(Fandrich)夫婦伯尼(Bernie Fandrich)以及羅娜(Lorna Fandrich)一直對當地歷史着迷。兩人發現博物館所在土地在一個世紀之前,曾經是利頓華人香火堂,便決定着手重建。 羅娜指出,雖然博物館不是祭祀場所,也不是一座廟宇,但為了尊重該棟建築的傳統,博物館之內還是裝設了一座祭壇,供人研修與冥想。羅娜希望通過文物的展示,對利頓市,以至菲沙峽谷(Fraser Canyon)與湯遜峽谷(Thompson Canyon)早期華人的影響作出確認,也將華裔社群、原住民、與本地居民之間的聯繫加以敘述。 羅娜指出,博物館用了一年多時間修建。承建商來自溫哥華,他們一星期開工五天,但她自己的工作卻停不了,五天以外,在周末也要加班加點,籌建這座博物館。她說建築期間,曾經遇到一些阻滯,但最後一一克服。 羅娜原本已經收藏有一批華人文物,但更加讓羅娜感到興奮的是,一位收藏家願意轉讓收藏多年的150件文物。這批文物全部來自利頓、阿什克羅夫(Ashcroft)、利盧域(Lillooet)等地,其後又有逾百件文物到手,讓博物館的藏品更加豐富。 羅娜希望,博物館落成後,不僅引起當地民眾的興趣,也可以引起更多遊客光臨利頓鎮;加深大家對卑詩與利頓早期華人貢獻的認識。 羅娜指出,省府對一系列歷史地點加以確認之後,卑詩內陸的旅遊更加暢旺。她說,巴克維爾(Barkerville)、錦碌(Kamloops)華人墳場以及阿什克羅夫的華人墳場,都吸引到不少人到訪。羅娜希望,該博物館也能吸引更多遊客到利頓。 博物館的前身是華人香火堂。根據紀錄,該香火堂在1881年建立,供奉有神農與觀音等神靈與菩薩,除了祭祀之外,還提供宿舍與社區會堂等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