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itle: 睹日軍暴行義憤填膺 投身英軍情九處抗日 香港保衛戰 華裔特工鬥智鬥勇
  • Date: Friday, November 11, 2016
  • Synopsis: 華裔特工鄭根,在《排華法》盛行年代出生於溫哥華,作為華人無法享有加拿大公民的基本權利,但他在香港看見加國軍人被日軍殘忍殺戮,激起一股強烈義憤,毅然投身抗日洪流,成為英軍軍情九處(MI9)的第50號特工。
  • Article Text:
  • Article Text: 華裔特工鄭根,在《排華法》盛行年代出生於溫哥華,作為華人無法享有加拿大公民的基本權利,但他在香港看見加國軍人被日軍殘忍殺戮,激起一股強烈義憤,毅然投身抗日洪流,成為英軍軍情九處(MI9)的第50號特工。自此他冒著生命危險進出日佔區,刺探傳遞情報,救助戰俘逃脫。幾番與死神擦身而過,他最感欣慰的是無愧於這個曾經把他當作二等公民的國家——加拿大。明報記者陳志強 加拿大華裔軍事博物館正就「香港保衛戰」作專題展覽,鄭根是展覽重點介紹的人物之一。根據加拿大華裔軍事博物館策展人克萊門特(Catherine Clement)收集到的資料以及其他紀錄,鄭根在1911年7月15日在溫哥華出生,英文名字為William Gun Chong。1941年12月這個關鍵日子,為了處理過世父親在廣州的房產,他滯留香港。當時雖然戰雲密佈,但誰也沒有想到日本會進犯大英帝國的殖民地香港。 1941年12月8日,也就是日本突襲珍珠港之後8個小時,日軍跨越深圳河,攻入香港。「香港保衛戰」正式打響。雖然得到兩千加拿大軍人的協助,但守衛香港的英軍仍節節敗退。 鄭根當時寄居在一個姊妹的柏文,在騎樓上窺探外邊戰況。他見到一個已受傷、喪失戰鬥能力的加拿大士兵躺在街上。鄭根清楚記得,這名加軍很年輕,向路過的日本兵要水喝。日本兵沒有反應,直到一名日軍軍官到達。這名日本軍官從背包裏取出什麼東西,鄭根還以為是拿水,怎料日本人拔出一把手槍,殘酷地向這名加軍頭部開槍,以貼身射擊的方式將加軍槍殺。 多年以後,鄭根憶述這一情景時,還是難以平靜。他認為這名加軍已喪失戰鬥能力,日軍完全可以把他拘禁,當作戰俘,沒有理由對他開槍射擊。鄭根質問:「怎麼可以這樣做?」鄭根指出,這不是孤立案例,而是日軍佔領香港期間的普遍做法,他們行事凶殘,動輒便要殺人。 加國華人當時只是二等公民,沒有投票權,就業上受到諸多限制,但只要鄭根返回加拿大,仍可安安穩穩地過太平日子。但加軍被槍殺這一幕一直在他腦海激盪,他從心中湧出一股義憤,自覺一定得要做點什麼。於是他想方設法逃離香港,進入中國後方。 鄭根原本計劃加入游擊隊,到前線浴血奮戰,但最後卻遇上到一名澳洲人賴廉士(Lindsay Ride),賴廉士勸諭當時已有30歲的鄭根為英軍從事地下工作。他最後加入了英國軍事情報局第九處(MI9)旗下的英軍服務團(British Army Aid Group)。據鄭根事後憶述,英軍服務團由英軍東南亞戰區統帥蒙巴頓勳爵(Lord Mountbatten)指揮。 賴廉士本身也是一位傳奇人物,他原本來自澳洲,「香港保衛戰」打響時,在香港為英軍作戰,戰敗後被俘,卻從戰俘營逃出,在中國後方經營英軍服務團。英軍服務團表面上只是救援逃脫的戰俘,以及被擊落戰機的飛行員,但其實也從事情報刺探工作,個別特工更執行破壞與劫獄等行動。鄭根為此經常奔走在粵、港、澳地區。他沒有配備電台,只能採用信函或明碼電報傳遞訊息。為識別身分,他要在電報內加上「我媽媽『五十』大壽,正在想辦法回來」等語句,標記出自己是「第五十號」的身分。假若他正在接應逃脫的戰俘,會說自己手上有三頭「牛」等暗語,將消息傳給後方。 出入日佔區 三次死裏逃生 鄭根第一次執行任務是潛入澳門,這也是他第一次面臨生死關頭。他潛入時被日軍截獲,與其他人被關押在一艘船的船艙內,包括該船船長,日軍放任船隻漂流,原本的結果不是餓死便是觸礁淹死,慶幸船長知道船隻有一塊木板殘破,把木板撞開,將被關押的人救出。 第一次死裏逃生,沒有讓鄭根退卻。鄭根通過走私土匪的協助,潛入澳門,探清楚駐澳門英國領事雖然失聯,但仍然安好這一重要情報。 鄭根不僅要與日軍、漢奸周旋,而要還要跟強盜、土匪之流打交道。有一次他落入土匪手中,可能隨時喪命,但最後急中生智,看見其中一名土匪生病,承諾為他尋找藥物,才得以脫險。 鄭根第三次面臨生死關頭,是在傳遞一項重要情報的過程中,他僱用一名嚮導,通過一條新路線返回總部,路上不巧遇上一隊日軍經過,鄭根與嚮導隱藏在路旁草叢,察看情況。 當時,日軍尾隨著一群中國苦力,挑著一箱箱以日文標示為「彈藥」的木箱。怎料其中一名挑夫失足,木箱墮落地上,砰然打開,只見內裏並不是什麼子彈手榴彈,而只是一堆石頭。這時日軍也發現隱藏在路旁的鄭根與嚮導,將他們抓捕。日軍聲言要將他們處決,並要他們選擇,究竟是槍斃還是斬頭兩種死法。鄭根毫不猶豫,選擇槍決。日軍威逼他們自挖墳墓。但過了幾分鐘,日軍便不耐煩,要兩人跪在土坑前。說子彈太昂貴,要把他們砍頭。 事後分析,這時的日本帝國已是窮途沒路,節節敗退。當地的日軍只能以運輸假彈藥,虛張聲勢。不料被鄭根撞破,要把他們處決。 鄭根心想,這次必死無疑,就在屠刀要砍下之前一刻,鄭根的嚮導突然間喊出一連串日語。日軍從嚮導的衣袋中拿出一張陳舊的名片,其後不久,便把他們釋放。但鄭根驚駭過度,全身癱瘓,一時之間也走不到路。 鄭根後來才知道,原來自己這位嚮導先前學過日語,名片主人正是他的日文老師,這位日文老師原來也是日軍軍官,很受日本人尊崇。 鄭根最後能夠繼續行程,完成任務。但鄭根也不敢懈怠,為了摸清楚這名嚮導的真正身分,確保這名嚮導不是雙面特務,也讓英軍將他拘捕,加以審訊。 鄭根最後一次任務是為美國人勘探地形水深,為在華南登陸,開闢另一條戰線作準備。但勘探還沒完結,鄭根在晚上突然聽到日本投降的消息。這一刻鄭根感到異常開心,但沒發出笑聲,反而是坐在地上大哭一場,他也不知道為什麼會哭起來。三年半以來出生入死的日子,終於結束。他撫心自問,無愧於國家,無愧於這個時代。 鄭根幾番死裏逃生,但其他特工卻沒有這樣幸運。據統計,「英軍服務團」的成員中大概有80人殉職陣亡。戰後部分安葬於香港鑽石山墳場的「抗日烈士墓」,部分安葬在香港赤柱軍人墳場。 戰後,鄭根獲英軍服務團指揮寫信,證明鄭根從1942年至戰事結束,一直受僱於英軍服務團,並對他作出嘉許,說鄭根「進出佔領區或毗鄰佔領區時,對自身的安危毫不畏懼,而且盡忠職守。」賴廉士對鄭根的評價是:忠誠、能幹、忠於職守。 鄭根在戰後也獲頒大英帝獎章(British Empire Medal),由港督親自頒發。其後他繼續為英國從事情報工作,直至1976年退休。賴廉士戰後曾出任香港大學的副校長。 勇者並非無懼 只因義不容辭 鄭根最後在溫哥華島上開設中國餐館。退隱多年後,一名電工入家修理,看見他獲頒勳章的照片,邀請他出席當地退伍軍人的活動,他的事蹟才逐漸傳揚開去。 加拿大華裔軍事博物館策展人克萊門特說,幾年前,她與一名勇氣不容置疑的人討論什麼是勇氣的問題。 當時她說勇者無懼,對方卻不以為然,他說勇者並非無懼,而是很害怕,卻繼續執行任務,完成使命。 克萊門特認為,鄭根就是這樣的一個人。 鄭根在2006年10月離世,享年95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