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itle: 管與教
- Date: Saturday, June 13, 1998
- Synopsis: 育兒篇 栽培子女有良好品格,是需要時間逐步啟發與指引,為人父母者別以為對子女在日常生活上照顧周全,物質供應無缺就可足夠,其實孩子健全的成長,是需要父母在旁的鼓勵,坦然的溝通,悉心的栽培及耐心的引導,幫助他走上健康而正確的人生道路,使他受惠終身
- Article Text: 育兒篇 栽培子女有良好品格,是需要時間逐步啟發與指引,為人父母者別以為對子女在日常生活上照顧周全,物質供應無缺就可足夠,其實孩子健全的成長,是需要父母在旁的鼓勵,坦然的溝通,悉心的栽培及耐心的引導,幫助他走上健康而正確的人生道路,使他受惠終身。 事實上「為人父母」是一門艱深的學問,從來沒有一所專上學院有提供全面而實切的指引,現在試引用各種方法、經驗與事例,與大家分享如何積極教育子女。 一、管教該有原則 所謂家有家規,每個家庭裏父母對孩子的要求都該有一套規則與範圍,好讓孩子有軌可循,但父母的管教原則要一致,若有祖父母或其他長者同住,更要注意不可隨意縱容,所定下的家規不可隨意更改,免使年幼的孩子無所適從。而所定的要求程度要合乎孩子的年齡與心智所能接受,對孩子的管教要獎罰分明,一聲的稱讚已是很好的獎勵,但當孩子有犯錯時,亦不防定出一些懲罰,以作警戒,但 要盡量避免體罰的可能,有時父親在忿怒的情況下會出手打孩子的頭部或面部,雖然使他們受到皮肉疼痛的懲罰,但 使他們心理上受到自尊的傷害,有些孩子反會變本加厲,有反叛的心態。 二、適當的愛護及關懷 父母對子女的愛是需要無條件的付出,要讓孩子知道無論如何,自己的父母都是最包容及接納自己的人,有些孩子對父母有種誤解的心理,以為有好行為和好成績才會得到父母的愛護,反之有過失時父母便會討厭或不理會他們,從而孩子會給自己加上很大的心理壓力及恐懼,當有困難時亦不敢與父母分擔,所以父母們該多與孩子溝通,鼓勵及支持他們去面對任何處境,讓他們知道自己的父母才是最好的支柱。另外,若父母對孩子只有愛而無管教,這便是溺愛,可以從中國大陸所實行的「一個家庭一個孩子」的制度中作參考,很多家庭只生一個孩子,就把孩子當成寶貝,把所有最好的物質都給孩子,孩子有求,父母必有應,使社會上產生不少的「小霸王」,但當他們漸漸成長至青少年期,要受管教就十分困難,因為他們一直處於受父母的放縱之下,形成他們在學校的群體生活及人際關係都很難投入。中國人的表達方法都很含蓄,不如西方人的熱情,其實在適當時給孩子一聲稱讚或一個擁抱,會令他們更具體地領會到父母的關愛。 卑詩大學醫學院兒科教授 林思明 本欄歡迎讀者來信詢問,信件可電傳(六零四)二三一·九八八四,或郵寄本報編輯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