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itle: 經濟學者訪溫發表演說稱 中國大型基建帶動世界經濟發展
- Date: Friday, July 18, 1997
- Synopsis: 【本報專訊】一位訪溫學者,就世界經濟發展發表演說,他認為中國的大規模基礎建設,是建築歐亞大陸的新「絲綢之路」,並將是廿一世紀世界經濟發展的火車頭
- Image(s):
- Article Text:
- Article Text: 【本報專訊】一位訪溫學者,就世界經濟發展發表演說,他認為中國的大規模基礎建設,是建築歐亞大陸的新「絲綢之路」,並將是廿一世紀世界經濟發展的火車頭。
滕能保姆博士(Dr. Jonathan Tennenbaum)在中華文化中心講座中,跟進去年五月在《新歐亞大陸橋樑地區經濟發展北京研討會上的報告;他指出,中國在近年大力發展基建,修築鐵路、建電廠、水壩,不單把中國建成現代化和工業化國家,更是發展亞歐大陸橋樑的基礎,他並重申,這種構思,在孫中山先生一九一九年出版的《建國方略》中已見輪廓。而滕能保姆博士更指出,現在的高速磁源火車,可利用作橫貫歐亞的鐵路走廊的主要工具,實現將經濟發展,引入內陸較貧困的國家及地區。
首先提倡歐亞大陸全球經濟發展方案的是美國思想家經濟學家拉魯旭(Lyndon Larouche),主要是以實體經濟概念,共同發展冷戰結束後的世界,改善發展中國家和已發展國家的經濟鴻溝,反對由英國為主的帝國主義背景的政治和經濟的寡頭壟斷。這種政治上的寡頭壟斷演化為國際金融體制的壟斷。
拉魯旭提倡的,就是將中國、俄國、中亞各國以至東歐華沙、法國巴黎、北非亞爾及利亞、中東安曼、印度德里、寮國仰光、越南胡志明市、中國南寧等地區及國家,以鐵路聯繫成巨大的貿易網絡,促進地區和國家的貿易。他更指斥,國際經濟主流是一種泡沫經濟,金融投機令全球經濟隨時崩潰。
長期作為拉魯旭助手的滕能保姆博士,承襲了上述觀點,指出生產力下降、失業率攀升,實際生活水平每下愈況,國家財政預算縮減都表明,金融體系須改革,中國式大肆從事基建,減少流入私人企業控制,並在落後地區引入科技,都是促進人類發展的事。
不過,據一位與會人士表示,上述大捧中國,推許實業式經濟的構想,往往被西方傳媒有意漠視。
學者認為中國經濟網路可擴至歐洲(崔源明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