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itle: 職場上的欺凌行為
  • Date: Tuesday, December 2, 2003
  • Synopsis: 近日校園欺凌行為屢見於報。社會人士都呼籲關注,要給孩子一個安全的學習環境。校園欺凌行為如不妥善處理
  • Article Text: 近日校園欺凌行為屢見於報。社會人士都呼籲關注,要給孩子一個安全的學習環境。校園欺凌行為如不妥善處理,日後會帶入成人社會。很多學者指出,職場惡霸都是長大了的校園小霸王。在學校裏他們以大欺小,以強凌弱,不時涉及暴力如碰撞毆打,在職場中欺凌行為較為「文明」得多了,但代替的是更可怕無形兼難以防範的「心理暴力」。 預防和妥善處理校園欺凌行為,一直為教育界所關心。省教育廳在1998年發出的「關注欺凌行為——在小學校園施行預防程序」就指出:「孩子不應該害怕上學,或擔心那裏有什麼會發生在他們身上…受欺凌的孩子飽受苦楚,其中有些會把這些壞影響延續到成人期…公眾、學校、父母和學生應盡早處理這種行為…」成年人應幫助我們的孩子,但我們同樣要處理好和關注職場的身心健康。 職場的欺凌行為使人害怕上班,假稱有病,因心理壓力請假,而導致生產損失。我們不時也會聽到前僱員回到工作地方報復事件,若不作妥善處理,同樣會帶來嚴重後果,這是我們不能不去關心的。 處理學童有關欺凌的指引,包括對欺凌行為覺察和認識,讓學童明瞭欺凌行為的後果,對受欺凌學童的支持,教育學童對他人尊重,以及用正當的方法去處理糾紛。這些指引其實對在職人士同樣適用。以下是校園內欺凌行為的一些形式,有助我們對欺凌行為有更多認識: (1) 身體的侵犯:如推撞、吐唾沫、腳踢、毆打,較嚴重的是以武器恐嚇、傷毀財物、偷竊等; (2) 語言上的侵犯:如嘲弄、辱罵、瞪眼、取笑、威脅電話;有關種族、性別的嘲笑;語言上表示對其財物恐嚇、言語上表示暴力或將施以使其身體受傷害的恐嚇、強制威迫、強奪敲詐; (3) 社交上的疏離:如說閒話,使其難堪困窘;布局使其看來愚蠢,惡意散播謠言、排斥、刺激憎恨;以搞小圈子使其孤立,陷害設局以使其受責,當眾使其出醜受辱。 我們會發覺校園和職場欺凌行為何其相似。不過在職場上,身體上暴力極為罕見,代之的是第三類,即是隱蔽無形的心理暴力。校園內欺人的多是憑體力和身形,而在職場上憑的是權力,例如聘用僱員、升遷、控制消息、操縱資源的權力。在校園中尚可向教師、校警、輔導員等權威人士求助,在職場則牽涉及飯碗。要是上司也是個欺凌者,那麼情形就更複雜了。 愈來愈多人開始留意職場的身心健康和欺凌行為的處理。如何抵抗職場欺凌行為是我們關心的,希望以後有機會和大家討論。 在網上,例如www.workplacebullying.com.uk和www.workdoctor.com等,大家可以找到認識職場欺凌行為和應付策略的資料。中僑專業培訓學院─馬應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