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ticle Text: 【明報專訊】亞洲電影專家Tony Rayns在溫哥華分析香港電影業的興衰,認為是1997年前後港產片的一陣粗製濫造潮,把自己的市場扼殺。
專門將亞洲電影介紹給西方觀眾的英國影評人Tony Rayns上月底來到溫市,為溫哥華國際電影節的亞洲電影作出推介,他在接受本報專訪時,扼要講述到香港電影業如何由盛轉衰。這位將港產片推廣至全世界觀眾的着名影評人既無限唏噓,也十分不忿。
他指出,香港電影曾經一度處於亞洲巔峰地位,技術上、甚至藝術上,都處於領先地位,而且成功突破地域與語言上的隔閡,在亞洲不少國家,都擁有龐大的觀眾群。
Tony Rayns透露,頂峰時候,一部港產片未拍好,已經可以「預售」。往往僅是對台灣市場的預售,便已經可以賺回成本,再加上馬來西亞、日本、韓國等市場,港產片基本上是一門穩賺的生意。可是,97卻成為港產片衰落的轉捩點,1997年前後,當時的香港製作人出現一陣躁動,只顧賺錢,不顧電影質量,粗製濫造了大批電影;往往同一個題材,不斷翻拍,好像是一套電影拍攝數個不同版本,劇情缺乏轉折延宕,故事毫無新意。這種濫拍,最後把自己的市場扼殺。對此他感到可惜,也感到不忿。
Tony Rayns說,最近香港電影業好像出現轉機,不少香港電影人紛紛北上,參加一些與中國合拍的製作,但就他所知,除了以一位知名導演之外,大家都幹得很不開心,總覺得創作上受到掣肘,未能自由發揮。
展望未來,Tony Rayns仍然覺得中國的前景甚佳。因為中國的電影市場不斷擴大,有望超越美國,成為世界第一。最近不少美國電影在本土並不賣座,卻在中國賺到更大票房收益。
但他覺得在創作上,中國電影仍然有差距。他以最近上映的電影《封神傳奇》作為例子,指出該電影原本是要與美國電影一較高下,仿效荷里活的很多賣座電影,使用電腦特效,3D拍攝。《封神傳奇》甚至取得海外片商的支持,在中國國內、國外同步上映,但票房上一敗塗地。
Tony Rayns說他因為要寫影評,自掏腰包,在倫敦中部一家戲院觀看該電影,結果發現整家影院只有他一名觀眾。
他指出,《封神傳奇》僱用了一批大牌明星,加入了很多電腦特效,並且以3D形式放映,可以說每一個鏡頭都是用金錢堆砌出來,但對觀眾完全沒有吸引力。《封神傳奇》也有不少香港電影人參與其中,但沒有拍出當年《蜀山》的韻味。
Tony Rayns希望,中國的電影製作人恢復理智,不要再盲目拍攝《封神傳奇》這種電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