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itle: 菲沙河谷淘金揭移民序幕 華人歷史金山夢展文物館
  • Date: Sunday, March 13, 2016
  • Synopsis: 【明報專訊】一個名為「金山夢」的巡迴展在溫哥華揭幕,向公眾講述19世紀大批華人移民卑詩,前往菲沙河谷淘金的歷史,成為華人與卑詩歷史中重要一頁
  • Article Text:
  • Article Text: 【明報專訊】一個名為「金山夢」的巡迴展在溫哥華揭幕,向公眾講述19世紀大批華人移民卑詩,前往菲沙河谷淘金的歷史,成為華人與卑詩歷史中重要一頁。 「金山夢!勇闖菲沙河谷」(Gold Mountain Dream! Bravely Venture into the Fraser River Valley)巡迴展覽移師大溫哥華中華文化中心文物館,昨日舉行揭幕禮,有不少社會人士到賀。該展覽由皇家卑詩博物館(Royal BC Museum)製作,以中英兩語,圖文並茂的講述菲沙河谷華人淘金史。1857年菲沙河發現金砂,消息很快傳遍世界,吸引全球各地3萬多人蜂擁而至,激發起菲沙河淘金熱,其中不乏華人淘金客。 揭幕禮上,皇家卑詩博物館副總裁高珀斯(Scott Coppers)指出,博物館通過收藏與展覽,希望能夠展示卑詩省的故事,並且是一個愈來愈包容的故事。到菲沙河谷淘金,拉開華人大批移居卑詩省的歷史序幕。他們歷盡艱辛,承擔巨大風險,希望改善自己生活;有失敗,也有不少成功的例子。 中國駐溫哥華總領事館文化領事胡曉指出,該展覽是卑詩省長簡蕙芝(Christy Clark)去年訪華時首先啟動,也是加中建交45周年紀念活動之一,對加中維持與強化友好關係貢獻力量。 省府傳承計劃顧問委員會(Legacy Initiatives Advisory Council,簡稱LIAC)共同主席余全毅指出,這一展覽得到委員會的支持。他特別欣賞展板說明包含中英兩語,不僅可讓中國的民眾觀賞,也可讓新到步的華裔移民認識先僑歷史。 他特別指出華人在菲沙河谷除了淘金之外,還與原住民建立起友好密切的關係,其意義一直延續至今。 大溫哥華中華文化中心主席郭英華指出,當年有不少華人參與菲沙河淘金,他們大都從美國加州,通過華人稱作舊金山的三藩市北上菲沙河谷。卑詩內陸淘金重鎮巴克維爾(Barkerville)曾經一度有一半人口是華裔,當年華裔淘金客也有不少人是洪門成員。 省法務廳長蘇安彤(Suzanne Anton)指出,雖然第一個踏足卑詩省的華人可能跟隨庫克船長(Captain James Cook)而至,但菲沙河谷淘金的華人在卑詩省華人歷史中扮演舉足輕重的角色。華人歷史已經成為卑詩省歷史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省府已經就過往的不公義向華人道歉,大家也可以放開胸懷一起慶祝共同的歷史。 溫哥華代市長雷健華昨日也有發言,希望更多人學習這段歷史。 展期至下月10日 「金山夢!勇闖菲沙河谷」由3月12日至4月10日,假華埠哥倫比亞街(Columbia St.)555號大溫哥華中華文化中心文物館展出。 ▲郭英華(右七)、胡曉(右十一)、蘇安彤(右八)、雷健華(右六)、余全毅(右九)、李燦明(右十)、高珀斯(右二)等出席展覽揭幕。(陳志強攝) ▲▼展覽中介紹的《洪門手冊》,是洪門基隆那分會主席李瑞棟(左)借出,右為90歲的洪門成員伍巨華。(本報記者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