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itle: 西大學者製卑詩新冠風險地圖 望有助省府公衛決策
  • Date: Friday, December 25, 2020
  • Synopsis: 【明報專訊】西門菲沙大學(SFU)地理學的研究團隊設計系列新冠病毒風險因素地圖,顯示多項相信可影響到感染病毒的個人或地方因素等。團隊望公共衛生的決策人可綜合上述地圖及傳染病學數據,有效採取防疫措施。
  • Article Text:
  • Article Text: 【明報專訊】西門菲沙大學(SFU)地理學的研究團隊設計系列新冠病毒風險因素地圖,顯示多項相信可影響到感染病毒的個人或地方因素等。團隊望公共衛生的決策人可綜合上述地圖及傳染病學數據,有效採取防疫措施。 該研究指,感染新冠病毒的風險因人和所在地方有異,這使部分省民較其他人容易染上新冠,「可有多個原因,不少是與社會經濟因素、職業風險和個人行為有關。」 研究亦指,個人風險因素的重要性可隨着身處哪裏而加重,那也可引致傳播風險增加。 西大研究團隊所製成的地圖可按個人風險、地方風險和對風險的整體受影響程度來查閱,例如個人風險圖中,可查閱到不同區域不懂英文的人口比例、居住環境較擠迫區份和從事高危行業的分佈。 至於地方風險圖,可按學校密度、酒吧及餐廳密度、國際聯繫分數或監獄所在等多項元素,來顯示不同城市及地區的分佈情況。 至於對風險的整體受影響程度地圖,是結合個人及地方風險而得出相對脆弱程度;受影響程度高低按紫色的深淺而分,最深色地區的指數為最高,超過0.162至0.35,而最淺色為指數最一組,0至0.045。 這些地圖是由西大地理學教授克魯克斯(Valorei Crooks)及其研究員團隊製成,他們希望藉此可給決策者等提供一個指引,幫助他們辨別出最需要額外支援的地區,從而防止及協助管理疫情爆發。 克魯克斯表示,推出疫苗計劃時,那些地圖也能提供協助,當結合流行病學數據後,有助更了解現有公共衛生措施的潛在效力。 她說,那些圖可凸顯卑詩社區新冠風險的錯綜複雜,例如,一區與旁邊另一區風險水平會有很大差別,對於應實施哪一類公共衛生措施有很重要意義。 她亦指,上述分佈圖也顯示到,最易出現個案高比率的區份有風險重疊,這有助支持省府現行措施,同時以多項策略去減低那些風險。 研究指,分佈圖所使用的數據來自人口普查數據和公開的地址等,也有採納公共衛生專業人員的意見,而所選取的個人或地方風險因素是參考其他多項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