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itle: 設計圖案反映時代背景 從郵票看香港百年歷史轉變
  • Date: Monday, June 30, 1997
  • Synopsis: 【本報專訊】從一張方寸大小的郵票,亦可以看出香港百多年來歷史上各項鉅大轉變。集郵專家陳瑞昭昨天藉香港回歸中國之際,為本地集郵愛好者介紹郵票上所反映的香港歷史面貌
  • Article Text:
  • Article Text: 【本報專訊】從一張方寸大小的郵票,亦可以看出香港百多年來歷史上各項鉅大轉變。集郵專家陳瑞昭昨天藉香港回歸中國之際,為本地集郵愛好者介紹郵票上所反映的香港歷史面貌。 中華文化中心為了慶祝香港回歸,舉辦一連串的專題講座。昨天請得加拿大中華郵幣學會理事長陳瑞昭主講「從郵票看香港的演進」。 陳瑞昭指出,英國為了向中國販賣鴉片,發動侵略,迫滿清割讓香港這一段令中國人蒙羞的歷史,亦有反映在香港的郵票之上。中英兩國簽訂南京條約,正式把香港變成殖民地的時間是一八四二年。但港英政府所發行的百年紀念郵票卻由一八四一年英軍佔領香港算起,反映出英國人重視武力,輕視法規的囂張嘴臉。 陳瑞昭又指出,由淪為殖民地至二次世界大戰,香港共經歷過兩個英國女皇、三個英國皇帝的統治。期間郵票設計充滿殖民地色彩,大多以皇帝或女皇的頭像作為郵票的設計重心。 陳瑞昭說,四一年日軍侵佔香港,開始三年零八個月的黑暗統治,期間的郵票設計亦乏善可陳,基本上是使用日本本土的郵票,只能從郵票上的印鑑分別出是由香港寄出。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大量中國難民進入香港,經濟起飛,香港郵票的設計亦變得多姿多采。但港英當局不願見到華裔參與政治,只鼓勵他們努力賺錢,故此影響中國的多宗政治事件均未有反映在郵票設計上。但一些中國民間傳統風俗如龍舟競賽、中秋燈會等卻成為郵票的題材。他又指出,為了慶祝回歸,港府於本年二月發行了一套郵票,原本附上一本說明書,詳細講述鴉片戰爭至中英談判的歷史。怎料說明書卻被抽起,原因據傳是說明書中印有已倒台中國領導人趙紫陽的照片。這件事件亦從側面反映出香港目前的政治處境。 陳瑞昭說,香港政府於當地時間六月卅日會特別發行殖民地最後一套郵票,雖然這套郵票的有效期只有一天,七月一日起由新特區郵票所取代,但勢將成為集郵者搶購的目標,掀起炒風。此外,又有五十多個國家計畫發行郵票紀念香港回歸。這些國家不少遠在非洲及南太平洋,與香港的關係不深,卻紀念香港回歸。目的是要賺集郵人士的錢。這些國家所發行的香港回歸郵票面價可能高達五十或一百元,集郵人士要收集齊全不單只要費頗多工夫,亦要付出大量金錢。 陳瑞昭說可從郵票反映香港歷史(陳志強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