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itle: 調查甲狀腺病生活質量 西大研究生徵華裔患者
- Date: Monday, December 7, 2020
- Synopsis: 【明報專訊】西門菲沙大學(SFU)一名中國研究生近日發起一項主要面向華裔甲狀腺疾病患者的問卷調查,目的是為探究在不同文化環境中患者的生活質量。
- Image(s):
- Article Text:
- Article Text: 【明報專訊】西門菲沙大學(SFU)一名中國研究生近日發起一項主要面向華裔甲狀腺疾病患者的問卷調查,目的是為探究在不同文化環境中患者的生活質量。
目前在西門菲沙大學就讀定量心理學的研究生唐淼表示,之所以發起該研究項目,是因為自己就是一名甲亢患者,在加、中兩地均有就診經驗。過程中發現,就哺乳期服藥安全性、飲食禁忌等問題,兩地的甲狀腺醫生給出的醫囑有明顯差異。
「我當時正在哺乳,中國的醫生直接建議我不要吃藥,等到斷奶了再吃。但加拿大醫生則向我確認,吃的藥不會影響到孩子」,唐淼表示,「另外就是中國的醫生都會叫我不要吃海產品和加碘的鹽,與這邊不同。」
唐淼猜測,這可能是由於飲食方面的禁忌有一定的文化屬性,並沒有得到科學實驗的驗證;再加上中國醫患關係緊張,醫生為確保萬無一失,傾向於作出最謹慎的建議。
同一名患者在兩國的就醫結果如此不同,令唐淼想要設計雙語問卷,考察在加拿大的華裔甲狀腺患者的生活質量、文化和語言的影響,從而校正用於進行數據分析的模型,增進問卷調查的效度與信度。
「我想關注那些英文沒有那麼好的、說中文的甲狀腺患者。中國人很有可能由於文化的原因,更傾向於向別人表現出高於自己原本健康狀況的情況」,唐淼表示,期望在本地收集到70份問卷、40份採訪。
她補充說,未對症下藥可能會貽誤病情,在治療透明度、甲狀腺功能檢測上,本地醫生仍有改進空間,她說:「我自己甲亢的一個徵狀就是控制不住情緒,但醫生並沒有跟我講過這個問題,包括一開始的家庭醫生和之後的專科醫生;相反甲減患者則會出現抑鬱,亦很難與抑鬱症的徵狀區分開。」
唐淼表示,參與調查者可獲得酬勞,選擇做網絡視頻訪問(微信、QQ、Zoom)或填寫調查問卷均可。詳情可洽mta71@sfu.ca或致電778-891-3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