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itle: 談寫稿與學中文
  • Date: Monday, January 14, 2002
  • Synopsis: 年前,本地有位華文專欄作者發表一文,大意謂:「華裔在加拿大從政,應能流利表達中英語文(包括粵語、國語)……。」
  • Article Text:
  • Article Text: 年前,本地有位華文專欄作者發表一文,大意謂:「華裔在加拿大從政,應能流利表達中英語文(包括粵語、國語)……。」這當然是高度的理想。不過,這樣的人才雖然不少,但肯從政者則大打折扣,其原因很簡單,國會議員薪酬逾十萬,省議員約七、八萬,市議員屬半職只有四萬幾。做省或國會議員都可養家,做市議員必感困乏。 五年多前,有位資深市議員坦白問我:「為什麼現任和前兩任的四位華裔市議員均只做一屆?」其中的主因是薪酬薄、壓力大、半職時間超過普通的全職,兼職更難。所以,欲找中英語文全才當市議員不易。 不錯,華裔從政識中文,似很需要。我記得二零零零年夏,《明報》約我和其他三級政府的從政者在此欄每兩周寫稿一次。我曾爽快的答:「從政者不一定有寫作的專才,一、二月一次猶可,若每兩周供稿,恐難勝任。」直至今日,我和幾位尚可如期交卷,但其餘的,可能時間所限,或題材缺乏,總是一斷一續而已。 今之從政者,背景互異,有西人、華裔土生或華裔移民等,各有擅長,尤對中文的造詣,程度不一。回看自己,因年少來加,最初日學英文,晚修中文。當年讀中文,每周六天,每天兩小時。兩年升一級,十二年才小學畢業。我在文彊讀初中,自擬選修速成班,每周只上課二小時,三年後(五三年)畢業,是全加最早的三位初中畢業生之一,可算半中半英,半桶水。 六零年在卑詩大學畢業後,為了生計,有二十餘年與中文隔膜。到了八十年代初,晉身僑社,首在宗親總會任書記老爺,接負責另一組織的宣傳和全加華人聯會秘書長等職,中英並重。自愧中文膚淺,頗感徬徨,忽然想起一個真人真事的啟示: 「王雲五大師廣東中山市人,清光緒十四年生,自幼苦學,曾費兩年工夫讀完大英百科全書,其篤友胡適之對他非常欽敬,曾打趣的笑他『蠢讀書』。王大師曾在國民戶籍表的學歷欄填上——半識字。他雖謙虛,但在台灣的政大培育了不少文學博士。」 自念王大師尚稱半識字,至於我輩,定必名列「不識字」之林。因此,我也想多讀書求進,希望成為一個「識半個字」的人。於是,我分期選購辭海三巨冊、廿四史全集、四書五經、唐詩宋詞、楚辭離騷、春秋左傳、孫子兵法、小說名著等,作為閒時自修。 可惜,光陰易逝,廿年如一日,在事忙中,乍見群經巨冊,高藏書架,亦甚少抽空開卷。不過,有時迫要執筆,才打游擊惡補。自從做了市議員,用中文已逐漸成為日常工作中的一部分。若能再接再厲,總會有一天從不識字學到識半個字的目的。或多或少也能向那位寫專欄作者有所交代。 {} 李松 Don Lee 【讀者如有意見或問題,可來函或傳真本報社區版代轉當值議員或學委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