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itle: 讀者來書 特殊教育隔離政策行不得
  • Date: Tuesday, April 15, 1997
  • Synopsis: 溫哥華教育局為要平衡一千六百萬元的財政赤字,準備裁減教師及輔助員工三百多人,這次龐大的裁員行動對日後校內推行的各項服務必然帶來說激,在資源大減、學生人數劇增的情況下,教育質素下降是可預見的
  • Article Text: 溫哥華教育局為要平衡一千六百萬元的財政赤字,準備裁減教師及輔助員工三百多人,這次龐大的裁員行動對日後校內推行的各項服務必然帶來說激,在資源大減、學生人數劇增的情況下,教育質素下降是可預見的。 所謂「巧婦難為無米炊」,縮減人手,精簡架構自是無可厚非,但無論如何重整,收緊開支,教育局也不可推行一些有違教育宗旨及理想的政策。然而,溫市教育局其中一項削支建議,要將七十至八十名有特殊需要的學童由一般課室轉移到隔離課室授課,藉以裁減二十七名特殊教育助理及一些特殊教育老師,便是一項違反人權,鼓吹「歧視」的措施,與加拿大這個崇尚自由民主、平等、和諧的多元文化國家精神背道而馳。 現今在溫市教育局任職特殊教育助理的有二百六十一位,他們服務的對象主要是弱智、弱能、思想言語有障礙的、學習遲緩的、自閉的學童,這些學童在小學階段,若其體能智力許可的話,都會被安排在一般課室裏上課,給予他們更多正常的學習對象,並可享用與健全學童同樣的學習生活和機會,直至到中學階段,大部分有特殊需要的學童便會在隔離班房上課,修讀一些較適合他們的體能及智能的課程。特殊教育助理便是讓他們能順利學習及融入一般課室上課的關鍵。課室裏的教師,一般是沒有接受特殊教育的訓練,且面對不斷增加的學生人數,已感吃力,根本沒有額外精神和時間兼顧這群有特殊需要的學童,特殊教育助理便成為他們最直接的前線導師。 七年以來,溫市教育局都堅守這個教育理念,使這群心智體能殘障的孩子也有機會與健全的學童接觸交往,共同學習,分享及參與,成績是有目共睹。身為特殊教育助理的我,從工作經驗中,深深體會到將這班學童放在「主流社群」中的重要性,只有通過這個渠道,他們才可真正學習到正確的行為和觀念,同時,亦令一般學童有機會認識了解他們,領會到社會是包括各種不同類別的人,通過學習上的相處,健全的和有特殊需要的,如何從互不認識至諒解,從害怕、討厭至親近、包容、愛惜、施予援手,從不接受達至認同,這種種的學習過程,是如此可貴及真實,若實行隔離政策,這一切都將成幻滅。很簡單的例子,君不見實施隔離政策的香港教育,使公眾對身心殘障的人的誤解有多深,年前政府要實施在大型屋村中建設給弱智人士的宿舍,竟惹來公眾的反對及怒憤,這倒不是公民教育不足的後遺症。難道溫市也有此一日嗎? 身處教育前線的我,絕不忍目睹有此一日。我害怕失業,但我更害怕以金錢掛帥的教育政策會令人類失去應有的自尊和機會。 親愛的學務委員們,你們這群操學制「生殺權」的民選委員,在你們填滿了削支數字的腦袋裏,可還有空間給那些較不幸的孩子想想嗎?為教育我們下一代的民主意識想想吧。 家長們,若你們有感而發的話,請告訴學務委員你的需要,他們是你們選出來的,絕對要向你們負責的。學務委員辦事處傳真號碼:七一三·五零四九。 特殊教育助理 關穎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