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itle: 賙濟庫募款欠佳食物達標 距理想尚差50萬元
  • Date: Thursday, December 25, 2003
  • Synopsis: 【明報專訊】大溫食物賙濟庫今年收集熱心市民捐贈的食物成績理想,距離籌募50萬磅食物的目標只差約5萬磅
  • Article Text:
  • Article Text: 【明報專訊】大溫食物賙濟庫今年收集熱心市民捐贈的食物成績理想,距離籌募50萬磅食物的目標只差約5萬磅;不過在籌募善款方面則差強人意,只及100萬元善款目標的一半。 大溫食物賙濟庫執行總監普里查克(Cheryl Prechuk)昨日表示,食物賙濟庫於聖誕節期間,由12月1日至翌年1月底所進行的籌募食物及善款工作,是一年中最主要的活動之一。在該段時間所籌得的食物和善款,約佔全年籌募總額的60%。 她指出,大溫食物賙濟庫今年希望籌得50萬磅食物,目前已收集到45萬磅,與目標相差不遠;不過100萬元善款目標,至今就只得50萬元。普里查克指出,這情況不代表民眾比較願意捐贈食物而不願意捐錢,因為去年善款籌募情況,就較食物收集理想。 每周27000人求助 她認為今年籌款成績未如理想的原因,可能是今夏卑詩天災人禍不斷,許多善長已樂捐救災善款,所以沒有餘款捐給食物賙濟庫。 普里查克說,由於省政府削減福利,加上房租高昂,令不少民眾入不敷支,需要求助食物賙濟庫。近年向食物賙濟庫領取食物的人數逐年遞增,在去年,每周有25000人到食物賙濟庫領取食物,而今年就上升至27000人。 在聖誕佳節,傳統中必備有火雞,食物賙濟庫也設想到每個人都想要感受佳節氣氛,在12月份發送食物時,也加送了火雞。 食物賙濟庫從昨日中午起開始休假,一直到12月29日再重新開放。昨日上午仍有不少義工來到食物賙濟庫,加入分發食物工作。其中一群特別義工是來自基督教青年會(YMCA)的10名國際學生,帶領的老師穆費里什(Jevemy Movris)表示,他們都是在YMCA學習英文的學生,來到食物賙濟庫幫忙分發食物,除了可以體會加國社會的義工服務精神,也可在與他人互動過程中學到英文,可謂一舉兩得。 專欄作家施盈盈,本身也是食物賙濟庫的義工,在溫哥華格蘭護街(Granville St.)夾西70街(W. 70th Ave.)的分站發配食物。她表示,早在2、3年前幾乎看不到中國移民來領食物,最多是俄羅斯及東歐裔移民。不過從今年6月份起開始出現較多年長的中國移民,也曾經有一個約16歲的中國女孩,跟別人來領食物。 她指出,食物賙濟庫每周派發一次食物包,有蔬菜、水果、罐頭及飲料等,按照家庭人口給予份量。每次都約有100人來領取食物;不過在聖誕假期前,發送食物的份量會增加,還包括平時沒有的肉類:「若是全家的份量就給一隻火雞,只有一個人就給一隻雞。」 施盈盈:中國移民懂回饋 施盈盈說,有些中國移民領取一段短時間後就不再出現,可能是找到工作了。這些移民雖然領取食物,但也懂得回饋,例如有一名孕婦,就在食物賙濟庫當義工。 她憶述擔任義工期間最深刻的,是發生在2年前,一位打扮入時的年輕華裔女孩,也來領取食物,引起眾多注目。該個食物站負責人恬妮,跟該名女孩溝通,表示食物賙濟庫是專門協助環境不好,生活有需要的人,該名女孩後來就沒有再出現。 施盈盈說,該名女孩可能是聽聞別人說,可以到食物賙濟庫領取免費食品,所以也就前來排隊領東西而已。 {} 來自不同國家的10名國際學生,在老師穆費里什(右)帶領下,前往食物賙濟庫當義工。(楊凌竹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