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itle: 趁佳節寫揮春造龍鬚糖 有心人為國粹傳統護航
- Date: Sunday, February 2, 1997
- Synopsis: 時移世易,有些本已日趨式微的迎春傳統,反而可在溫哥華維持不墜,這也許是一個異數
- Image(s):
- Article Text:
- Article Text: 時移世易,有些本已日趨式微的迎春傳統,反而可在溫哥華維持不墜,這也許是一個異數!
華埠商場近日有揮春攤位,使到「寫揮春」這種純新年特色的項目,在西方社會得以延續,顧客雖然不多,讓中國文化薪火相傳的意義反而重大。
揮春攤位的陳自輝,來加近二十年,寫得一手好行書、楷書、隸書、老宋、新聞體等書法。
他說,他擺揮春攤位主要是傳揚中國文化及點綴新春,賺錢倒其次,每張揮春只收一元,所賺有限。
陳自輝說﹕顧客大都是耆英,中青兩代甚少,耆英大多求寫「神位」,而所寫的揮春多為「出入平安」、「春風得意」、「老少平安」等吉祥老句。
他慨嘆喜好中國書法的新一代華裔愈來愈少,「寫揮春」在溫哥華可能會湮沒。
另外,在列治文統一商場近日的新春活動中,「龍的傳人」吳衍鑑在擺賣龍鬚糖。
吳衍鑑說﹕他製龍鬚糖的技術是祖傳,故他可以稱得上真正「龍的傳人」,是龍鬚的「龍」。
他稱,寓「龍」代表吉祥、「鬚」代表長壽,因此龍鬚糖是理想應節食品,況且龍鬚糖在古時是獻給皇帝的貢品。他又說,製造龍鬚糖材料簡單,包括有麥芽糖、糖、芝麻、椰絲、花生等,但製糖的技術非常考究,要將糖拉成幼絲,非有數年時間練習,不易學到。
吳衍鑑認為現時已沒有年青人肯學製龍鬚糖,這手藝失傳是遲早的事。
本報記者 鄒治國
吳衍鑑示範製龍鬚糖
陳自輝在華埠商場寫揮春(鄒治國攝)
伊雲絲(左)昨日在「加航年宵迎新歲」演唱粵曲《鳳閣恩仇未了情》,關目做手有板有眼,旁為大會司儀黎拔佳(右)。(鄒治國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