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itle: 透過電郵或聊天室作指導 圖書館網上問功課千人討教
  • Date: Saturday, December 27, 2003
  • Synopsis: 【明報專訊】沒有補習老師的孩子遇到功課難題時不一定是求助無門,從今以後只要安坐在家中的電腦前,
  • Article Text:
  • Article Text: 【明報專訊】沒有補習老師的孩子遇到功課難題時不一定是求助無門,從今以後只要安坐在家中的電腦前,就可透過電郵或網上聊天室尋求「虛擬援助」(virtual assistance)。該個剛於11月面世的溫哥華公共圖書館網上教功課(Homeworkhelp.vpl.ca)計劃備受小學生及特別是英語作為第二語言(ESL)學生歡迎,初推出首月使用高達700多次。 Homework Help計劃專為中學第12班以下學生而設,他們可於周一至周五下午4時至晚上10時期間,於網上聊天室即時詢問功課,或將問題電郵至溫哥華公共圖書館,有關職員會於24小時內解答有關問題。 專為12班以下學生而設 計劃統籌哈欽森(Deborah Hutchison)表示,虛擬援助的概念對公共圖書館來說相當新穎,只有少數圖書館設有該項服務。「自網上教功課計劃推出後,圖書館職員已收到超過1000個功課查詢,一個月大約746個,特別受第7班學生、及以書面交談較有信心的ESL學生歡迎。」 推出首月7百多人求助 她說,類似透過電郵或電話查詢尋找圖書館資料的Find It Now計劃,其實已存在多年,但隨互聯網的普及,加上省府削減教育撥款,學校圖書館首當其衝,轉移到公共圖書館求助的學生愈來愈多。 該個專為解答學生功課疑難的部門,設於溫市中心總圖書館辦公室的一角,所需的只是兩台電腦,由兩名來自歷史、科學、文學等不同專業部門的職員輪班管理。哈欽森說,「我生日當天發生過什麼?」等第7年級社會科學課程、進化論和遺傳學等功課問題,以及數學難題是最常見的。而當問及一些較專門的問題時,他們會轉介由另一名擁有該背景的職員解答。 輔導員不會直接提供答案 她解釋,當有學生進入聊天室詢問功課,例如問「愛迪生發明電燈泡時幾歲?」,職員會帶領學生去搜尋網址,示範按入「愛迪生」,而職員每進入一個新網站及作出的所有選擇,對方都可即時看到,與學生一步一步尋找答案。「我們不會為學生提供功課的答案,而是逐步向他們示範搜尋資料的步驟,培養他們日後自行解決問題的技能。」 哈欽森承認,網上教功課存在不少限制,例如看不到對方的回應,很難知道對方是否明白,一些如圖表等數學難題亦較難解答,目前亦未能提供其他語言的援助。「不過,若試驗計劃於明年6月通過繼續進行,希望未來可提供法語和中文等多國語言的服務,協助學生解決有關問題。」 {} 從網上下載的功課求助網頁。 {} 哈欽森(左)和另一名圖書館職員正在電腦前協助透過互聯網詢問功課的學生。(陳瑞欣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