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itle: 逾百教師交流心得 活動教學誘發兒童習中文
  • Date: Monday, November 12, 2001
  • Synopsis: 【明報專訊】卑詩中文協會昨日召開第二十一屆大會,逾百位本地中文學校教師聚首一堂,討論中文教學問題和交換教學經驗。兩位資深中文教育工作者都認為,為引發母語非中文的華裔學生學習中文的興趣
  • Article Text:
  • Article Text: 【明報專訊】卑詩中文協會昨日召開第二十一屆大會,逾百位本地中文學校教師聚首一堂,討論中文教學問題和交換教學經驗。兩位資深中文教育工作者都認為,為引發母語非中文的華裔學生學習中文的興趣,教師必須在傳統的教學方法上注入新元素,以生動的方式來延續海外的中文教育。 在中華文化中心教授中文的向儉(左圖)指出,由於中文字形與字音分離,筆劃繁多又同音及同義字眾多,造成學生在學習中文時的一大障礙。為幫助學生突破對書寫中文的困難,她建議從中文的基本結構覑手,透過造字準則,建立學生對中文字的認識,進而使他們懂得寫出漂亮的中文來。 她指出,漢字的演變源遠流長,在東漢時期,許慎著作的《說文解字》將漢字的組成歸納出六大類,包括象形、指事、形聲、會意、轉注和假借,說明漢字雖然看來繁複,但其實蘊含一定規則。例如象形文字是古人用線條記載事情轉變而來,形聲字由形旁和聲旁組成,如水字旁組成的字就與水有關聯,心字旁組成的字就與情緒有關連。 向儉強調,識字教學是中文教育的根本,識字愈多才能更進一步閱讀和掌握中文精髓。若是教師在教導識字時應用六個造字原則去解釋,並輔以漢語拼音,讓學生掌握規則和音調。 英華中文學校校長梁楊彩明(右圖)則強調,海外學生習慣西式教育,中文教育因此要朝活潑、互動式方向教學,才能使學生持之有恆地學習中文。 她舉例說,在教授相反詞的時候,可以把那些相反詞製成啤牌,讓學生透過遊戲中學習;或者是捨棄刻板的詞語造句,把句子中的關鍵字抽出,讓學生利用這些字詞加以調整組合,運用想像力造出不同的句子。 梁楊彩明認為生動的教學方法,可以誘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鼓勵學生參與,並且發揮群體學習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