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itle: 陳方安生:加國可促中港民主 建設性提出人權 可助華潛移默化
  • Date: Thursday, April 19, 2007
  • Synopsis: 【明報專訊】前香港政務司長陳方安生昨日表示,加拿大可以透過潛移默化的方式促進香港與中國的民主發展,她也建議加拿大
  • Article Text:
  • Article Text: 【明報專訊】前香港政務司長陳方安生昨日表示,加拿大可以透過潛移默化的方式促進香港與中國的民主發展,她也建議加拿大以婉轉的方式向中國提出人權問題。 加拿大史實維護會共同會長、陳方安生前下屬列國遠昨日也在場,她非常同意陳方安生的說法,認為同樣地,加拿大如果以善意、有建設性地,向盟友日本提出慰安婦的人權問題,也是非常恰當的。 陳方安生昨日的行程緊密,於早上先會見了本地傳媒,下午出席菲沙研究所(Fraser Institute)的一個午餐會,就香港回歸10周年發表演說,接又趕到華僑之聲1320參加一個特別節目,就香港政改等多個議題與聽眾對話。 陳方安生昨晨會見本地傳媒時,被問到加拿大可以透過何種形式支援香港民主發展﹖她稱,加拿大的民主制度運作良好,與香港的關係密切,估計現時有25萬加拿大公民在香港居住,加拿大駐香港的總領事館可能是全亞洲最大,除了參加經濟活動外,在香港的加拿大人也積極參加各項社區活動,包括文化、藝術、教育等範疇。 陳方安生舉例說,香港加拿大商會(The Canadian Chamber of Commerce in Hong Kong)過去4年推出的「香港可持續發展指數」(HKSDI),衡量社區對環境、教育、企業責任等一系列社區、政治、經濟問題的看法,也提供一個平台,讓商界、政府以及個人就不同問題尋求對策。 陳方安生指出,這一個指數,已經逐漸被香港所接受,作為一個衡量公眾對政府或是社區滿意程度的指標。 陳方安生認為,加拿大人不但只顯示他們對香港的信心,在某一程度上也可以影響到中國的看法。加拿大人與中國的接觸,無可避免的會遇到經濟以外的問題,在這些問題上可顯示他們的價值與信念,通過這些聯繫,可以引起變化,不但只是經濟上的變化,而且是社會與政治上的變化,她認為加拿大人通過參與及日常運作,顯示出對企業責任、法治、政府政策有遠大眼光,對經濟自由的訴求與信念。 陳方安生昨日也被問到加拿大應否向中國提出人權關注的問題。陳方安生回答說,加拿大與中國的關係是多元性的,除了經濟投資之外,也會有加拿大人到中國居住以及工作,無可避免的中國的人權問題會時不時引起關注,甚至令加拿大政府覺得應該說話。她指出大多數政府不喜歡被其他人當作學生一樣被授課(lectured)。故此如何提出這個問題,或是在何種場合提出這個問題,需要小心衡量。她認為,只要提出者具備可信度,有時候在幕後或是間中公開的場合提出關注,也是有益處的。但這些評論最好是有建設性的接觸,又或者採用「維護經濟自由」等作為引子提出這個問題,或者更為有效。 陳方安生昨日再次提出她與核心小組的香港政改方案,主張以循序漸進的方式推行普選。她認為,不論是在2012年還是2016年達到行政長官與立法會的雙普選,應該在2008年便踏出第一步,擴大功能組別的投票人數。陳方安生指出,在50至70年代,香港有大量難民湧入,當時香港政府窮於應付民生問題,將注意力集中在擴大教育系統、建設廉租屋,其後又要肅貪,故此要到80年代才能推出區議會選舉。 ▲陳方安生(右)獲Patrick Boyle頒Patrick Boyle Founder''''s獎。 ▲陳方安生會見本地媒體,暢論中港民主發展。(陳志強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