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itle: 零的容忍
- Date: Thursday, May 20, 2004
- Synopsis: 根據本報5月12日報道,標題<溫市13%中學生每周遭欺凌>,涉及性騷擾、暴力、種族歧視。這項數據是
- Article Text: 根據本報5月12日報道,標題<溫市13%中學生每周遭欺凌>,涉及性騷擾、暴力、種族歧視。這項數據是按溫哥華學校局學生議會,在1月份進行校園暴力的調查而發現,他們總共收回14,772問卷,其中有5%至13%的學生表示,至少每星期都會有性騷擾、欺凌、暴力對待及種族歧視等經驗。 有75%學生認為學校是安全的,只有接近8%的學生覺得不安全。 其實,安全與否是非常主觀的感受,和沒有客觀性的標準,每周受性騷擾的學生有可能已經因慣常性長期受害,不再當作是什麼一回的事,她們會覺得學校頗為安全。 這項報道令我們做家長的要發問一些重要的問題: 1. 教師、校長和學委在哪裏? 當大家的子女踏入學校校園後,家長會覺得把保護和監管的責任交給了學校,但根據該調查顯示,其中有5%至13%的學生,至少每星期都會有性騷擾、欺凌、暴力對待及種族歧視等經驗;這是令人難以置信的數字,亦令人質疑究竟學校是否全不知情,如果是,証明保護和監管出現大問題,但如果校方知道的話,究竟為什麼姑息養奸,不去把侵略者繩之以法? 2. 教聯的失敗? 過去的20年,卑詩教師聯會曾不斷要求學校將反性騷擾、反欺凌、反暴力對待及反種族歧視的教材列入中小學課程內,並且不斷表示教聯的成功,要求當局繼續撥款延續該等教材,但如果溫哥華學校局學生議會的數據是屬實的話,教聯多年來的工作是否白費呢? 3. 家長的聲音又在哪裏? 如果家長發覺子女行為有異的話,一定要徹查到底,如果受性騷擾、欺凌、暴力對待及種族歧視等,家長必須要知會學校和向警方報案,不能逆來順受,存恐懼心態便不了了之。 4. 學生的力量能嗎? 中小學校園有性騷擾、欺凌、暴力對待及種族歧視等現象,如果那75%覺得學校安全的學生能夠合作,在校園內協助那些受了傷害的同學,合力打擊罪行,消除性騷擾、欺凌、暴力對待及種族歧視等行為,就更能幫助傷害他人的侵略者痛改前非,從善如流。 容順泉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