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itle: 30呎長畫掛北京人民大會堂 楊善深「千年松壽」
- Date: Monday, January 13, 2003
- Synopsis: 【明報專訊】北京人民大會堂是中國接待外國政要和舉行重大會議的地方,這建築物是國家的象徵。
- Image(s):
- Article Text:
- Article Text: 【明報專訊】北京人民大會堂是中國接待外國政要和舉行重大會議的地方,這建築物是國家的象徵。
人民大會堂各個主要進口大堂,都懸掛一幀國畫,代表特有的中華文化藝術。寫這些畫的畫家,都是國家級甚或國際級的畫家,其中更有為人熟知的,是傅抱石和關山月合寫的「江山如此多嬌」。
大會堂的西門,是歷屆人大會議的進出口。前不久閉幕的16大,各代表進出此門大堂時,都見到了一幀高10呎,長30呎的簇新巨畫,那是高齡90旅居溫哥華嶺南派大師楊善深的力作,寫的是泰山古松,畫旁有楊氏手書對聯「萬象乾坤 千年松壽」。
與人民大會堂所懸各畫比較,「千年松壽」有兩個紀錄,一是長度最長,二是兩旁附有對聯,書畫並列。
這畫源於15年前楊善深遊泰山的寫生稿,孕育15年後,去年1月,機緣疊至,水到渠成,成就此畫。
機緣之一,是朋友送來這張長30呎,闊10呎的大畫紙。如此呎寸的畫紙,幾乎已無人再做,所以畫中古松橫空出勢,一氣呵成,不受紙張駁貼之累。
楊夫人劉蘭芳女士說,這樣大的畫紙也不是沒有過,但通常薄而霉,一沾筆墨就易穿裂,質量沒這張的好。
機緣之二,是楊善深一位學生在廣東中山的一個住宅,在女兒出嫁後空置,牆壁恰恰夠大掛上這紙讓楊氏站揮毫。
楊善深說,寫這畫時,要兩人幫忙,一人拉紙,一人捧墨,寫至高處,還要站到小桌上,所以很累,寫一段時間,就要小睡片刻才可繼續,寫了10天才完成。
這畫雖說是參照15年前的寫生稿,楊善深說,正式動筆時作了改動,與實物不一樣。即是說,畫中既是真實,也不是真實的泰山古松,與實物比,形在似與不似之間,神則是畫家的心與物的結合。
大畫寫就,香港沒這樣大的地方裝裱,後得廣州友人之助,在廣州裱好,運到北京後,人民大會堂又花了4萬元人民幣再裱,然後上框掛牆。
楊氏寫了巨幅古松的消息輾轉傳到北京,人民大會堂管理局的薜局長得知,就表示希望將畫掛在人民大會堂。
楊善深得知人民大會堂的意願後,以自己是廣東人,故提出把畫掛在廣東廳。薜局長表示,廣東廳只代表一個省,還是放在代表國家的地方好。於是去年10月30日,楊氏就親赴北京,為這幅掛在西門大堂的巨畫主持了揭幕。
問楊氏,這是不是他最滿意的一幀畫?
楊氏說:「若時間充分,在這畫的細節部分再潤飾一下,效果會更好。若問滿不滿意,老實說,寫畫以來,我沒有一張是滿意的!」
畫家自己也不滿意的畫也可掛在人民大會堂?
不錯,這正是楊氏的畫能有資格掛在人民大會堂這個代表國家的地方的原因。
藝術是一個不斷追求完美的過程,藝術家一旦滿意於他的成就,等如宣布藝術生命終結。只有不斷探求更高的境界,藝術家的作品才有藝術生命力,才值得被收藏欣賞,才足以代表國家!
{}
楊善深在「千年松壽」展出揭幕後,攝於畫前。
{}
楊善深夫人劉蘭芳女士站在畫前,顯現「千年松壽」巨構之宏氣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