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itle: 7年資助逾百華生 愛心伯伯盼共扶貧 同事感動捐零用錢助學 專訪
- Date: Wednesday, October 15, 2008
- Synopsis: 《明報》一名68歲愛心讀者,多年前閱讀本報一篇文章後改變了他的退休生活,近7年來不倦籌錢資助中國大陸貧困學生
- Image(s):
- Article Text:
- Article Text: 《明報》一名68歲愛心讀者,多年前閱讀本報一篇文章後改變了他的退休生活,近7年來不倦籌錢資助中國大陸貧困學生,並多次自費往山區探訪,即使花光每月收到的退休金也在所不惜,至今已有逾百人受惠。唯該名善心讀者漸覺年長體力有限,盼有後來人相助,並呼籲更多善長伸出援手。
▲黃藻(前排右4)近7年來往大陸甘肅、貴州等貧困地區探訪,並與獲資助學生合影。 (照片由黃藻提供)
被人稱作愛心伯伯的黃藻,在1970年從香港移民加國前曾從事教育工作,抵加後在加拿大郵務公司工作20多年後退休。他原可與普通長者一樣,每日打球聊天享受退休生活,但2002年《明報》刊載的一篇文章,改變了他往後的生活。
每月固定資助逾5500人民幣
該報道指貴州一所小學的貧困學生,連筆也買不起,全班十幾個人要合用一枝筆寫作業,這令黃藻想到,自己或可略盡綿力。於是他主動去信聯絡,半年後輾轉接獲一名貴州貴定師範學院女生的求助信件,他由那時開始資助貧困學生,並以資助大學生為主,至今已在甘肅和貴州兩省資助逾百名學生,他每月需固定支付5500多元人民幣。
「有時候收到的錢多些,我就多資助一個學生;錢少的時候,我就自己出錢補上。少出去用餐,節儉些就可省下來了,最多每月將可用的錢用光!」
他幫助貧困學生的熱情,更感動了身邊的朋友加入相助的行列。他說要多謝大家的信任,才能有現在的成績。因為他不屬於任何組織,也沒有公司商號,不能給捐款者開出收據或免稅憑證,但每次聽說是幫助貧困學生念書,便會有人送上支票,1000、100元都有,總之愛心多年不斷,其中有2人每月各捐50元,一直堅持了7年。
黃藻表示,很多接受資助的學生都會寫信給他,開始時只寫些簡單的感謝句子,逐漸會說說個人或家事,有時還會問他意見。他不但有信必覆,也會每年幾次去中國大陸,親眼看看孩子們的情況。
每年赴華訪貧生
2007年,他曾到貴州山區一名楊姓女大學生的家中探望,他印象深刻說:「那樣的生活,是不能用貧困可以形容的。全家住在一間低矮的房子裏,隆冬時節也沒有暖氣。因為是過年又有貴客來,才有大米飯吃。殺了一隻雞,用大鍋和其他的蔬菜煮在一起,但因為難得,十幾個人還要分成三次吃。」
黃藻表示,很多學生都是既優秀又懂事。今年夏天他再次到甘肅,剛好有一名之前接受過資助的男學生在省府蘭州找到一份工作,拿到第一份薪水的那天,特別提出請他吃一頓飯。
「之前每次我去都會把他們召集一起吃飯,總希望他們能多吃些,吃好些,所以會叫很多菜。現在這個學生是在用這個方式感謝我,雖然沒說出來,但我已經滿意得像是吃過一頓大餐一樣。」
但一個人對一百多個人的服務,從籌款、聯絡、探望全部由他一人承擔,讓身體一向健壯的黃藻也漸覺有些力不從心。黃藻說,他現在最大的願望,就是能多籌得一份善款,多資助一個學生,有多一個人願意幫手。
「這件事每個人都可以做得到,因為太多人需要資助了,但如果有誰需要幫忙聯絡,我在所不辭。」 明報記者馮亮
同事感動捐零用錢助學
被愛心伯伯黃藻感動,亦有加入捐款助貧困學生的鄭先生,一同接受本報記者訪問時。說起當初如何加入捐款行列,他也覺好笑:與黃藻當了多年同事,退休後在羽毛球場常常見面。後來聽說他資助大陸貧困學生,有一天相遇,黃藻劈頭問道:「你願不願意每月請我吃一餐飯?如果可以,就正好把這些錢用來支持一個大學生。」
早前曾於大陸生活的鄭先生指,相信資助貧困學生是一件好事,而他也完全相信黃藻的為人,所以放心請他全權代理。只不過太太還不知道此事,捐款需由自己的零用錢支出。
說到此處,鄭先生更指黃藻開玩笑說:「正因為他盡心盡力,所以頭髮才會少得那麼快!」
▲黃藻(前排中)家訪所資助的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