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itle: 85學子漢語橋演講賽中文
- Date: Monday, March 24, 2014
- Synopsis: 【明報專訊】由中國駐溫哥華總領事館主辦、卑詩理工學院溫哥華孔子學院承辦的卑詩「漢語橋」中文演講比賽昨日舉行,吸引來自8所學校數十個不同族裔背景的85名學生參賽。參賽者以自身經歷,闡述與中國的情結,同學們的中文水平高過歷屆,帶給評審不少驚喜
- Image(s):
- Article Text:
- Article Text: 【明報專訊】由中國駐溫哥華總領事館主辦、卑詩理工學院溫哥華孔子學院承辦的卑詩「漢語橋」中文演講比賽昨日舉行,吸引來自8所學校數十個不同族裔背景的85名學生參賽。參賽者以自身經歷,闡述與中國的情結,同學們的中文水平高過歷屆,帶給評審不少驚喜。
「漢語橋」演講主題為「我和中國」,分為多個不同組別比賽。
粵語組的卑詩大學學生鄧慧芝在演講中提到,中藥及草藥如何幫助她自運動傷害中復原。她說:「從小被父母送去學習乒乓球、羽毛球等華人擅長的運動,一次打球傷到腳,無法痊癒,直到有天父母帶我到中國看中醫,中醫以氣功,以及草根、樹葉和蟲子製成的中藥治療,讓我恢復健康,可以自由跑步運動了。」鄧慧芝後來奪得該組二等獎。
從小說粵語的黃信法則說,從小並未特別留心學習普通話,直到他去溫哥華島就讀中學,校內的中國人雖然不多,但反而因為同為中國人,不管是北方人或是南方人,大家都以中文交流,中國同學教他說普通話,也向他學習粵語,讓他的普通話突飛猛進。
有同學則注意到部分「內地人」與「香港人」互不相容的問題,馬來西亞華裔後代楊皓頤說,她的祖父在中國時,曾被送勞改,度過極為坎坷的歲月,後來祖父帶著一家去香港居住,輾轉再到加拿大。楊皓頤表示,她注意到香港社會現在存在與內地人的對立問題,令祖父非常憂心,她一度感到奇怪,為何在中國曾經受勞改的祖父,反而擔心內地人不被接受的問題?祖父則說,勞改都是從前的事了,而且,香港人或內地人都是中國人,大家都是一家人,沒什麼好爭。
非漢語組的學生中文流利,卑大商學院學生亞當(Adam Spottiswood)即是其中之一。亞當說,他在進入卑大之前,曾去過浙江大學、香港大學及上海交通大學,學習中文,並做過交換生,前後學習中文已有約6年之久。
他說,他深刻體認中文將是未來除了英文以外,國際間最重要的經商語言,他想努力學好中文,是不想因不懂中文,而失去可能的發展機會。他表示,他在卑大繼續精進中文,而該校商學院有不少華人同學,為他提供了極佳的學習環境。
經過六個小時的角逐,華裔土生組由卑大的Mabel Teng獲得優勝獎;母語粵語組(初級)由西門菲沙大學的Tiffany Chow奪得一等獎;母語粵語組(中高級)由卑大的Cherry Sy奪得優勝獎;母語非漢語組(初級)由Joshua Chan奪得一等獎,母語非漢語(中高級)則是由卑大的Michael Steel奪得一等獎。
「漢語橋」得獎學生與主辦單位合影。(孔子學院提供)